無情無佛性論非,無情有性真如義。
若舟楫以济川,车舆以行路,反之则不能。那么在君子不器中的器是什么意思呢?君子不器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对于君子不器之含义,何晏在《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
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目前已知的对君子不器的最早文本解释。而在《易传•系辞上》中所讲的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则是一个哲学术语,指有形的具体事物。[9] 这种讲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总之,在我看来,君子不器这句话,既是孔夫子对当时那些自诩为君子之人的所作所为的针砭和批评,又是孔夫子为后学之人所指出的一个君子(或欲成为君子之人)所应该秉持的处世操守和所应该追求的人生奋斗目标。
[10] 我对君子不器之解读究竟能否让他人眼前一亮并有所感触,实不敢苛求与希冀,只要能让我自己智慧日进,道义日开,实已足矣。[1]可见,器字的本意是器皿、容器之义,后引申为器量、才用和人才以及器重等意思。[20] 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第7-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更为重要的,马克思与孔夫子在今天成为当代中国两个最大的符号,象征着现代与传统、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的扬弃,由此所表达的是兼容并包的精神,是在他们的旗帜下广泛地吸取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的、制度性的资源,籍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只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明的社会主义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前途所在。如果说西方文化推崇的是理性及其同质化和普遍性,中国文化则重视情理的交融以及差异互补。然而,人一旦成为人,即有了内在的自我意识并创造出各种符号,有了情感、道德和信仰的维度,人就有了自觉的能动性、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其行为在价值的意义上,就有了对因果关系的超越性。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孔子及其后学所提出的思想和学说,既有关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有对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经验总结,更有对天地人关系的终极性思考以及根据这一思考形成的易学、仁学。然而,他指认荀学就是这种政治化的文化,就把问题简单化了。
儒家本来主张人人可以成为圣贤,但如认定天将降大任予斯人,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则必产生无量意志,且容易滋生独断倾向。毛泽东接着说: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马克思同传统彻底决裂的主张,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名义下,大陆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已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勿宁说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学说的重新确立和理解。
[9] ——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较早版本。人的独立性、自由度以及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可以比较。传统是由各种要素乃至一定的异质性的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能够成为传统的文化系统本身就是多种要素的矛盾统一体,其矛盾的张力恰恰是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传统得以变革的机制所在。毛泽东真正把他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与孔夫子完全对立起来,是在大陆建立新政权之后,并且伴随着批武训传、批俞平伯的《红搂梦》研究、反右等一系列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毛泽东越来越出于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需要来看待历史和传统文化了。
所以,传统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转来,我们对儒家理解的重心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如不是看重孔孟在当时具体说了什么,不是他们对社会秩序的具体设计,而是从中国文化传承、建构的角度看他们推展、贡献了什么,这样,我们重视于孔子及其儒学的,自然就是仁而不是礼了[18]。
按儒家性善论,确立圣贤的道德人格,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人人可为的事情。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强调公正的制度和法治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推崇人治的儒家思想有着内在的缺陷和弱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重视对于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的探讨与解答。
至于有人说,文化大革命的源头是五四运动的激进思潮,则值得一辨。这些完全能够也应当以类相传的思想学问,是民族传统中最有价值和活力的东西,它不仅构成传统学术自身变化的内因,提示着生活中的人们去发现和解决人的活的生命与已僵化的社会文化形式的矛盾和对立,而且,经过现代性的洗礼,经过与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对话和融通,经过我们自己结合实践的重新阐释,它仍然可以发挥引导国人走向更高精神境界的功能。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陆又正因为采取了与西方和台湾对着干的态度,社会主义被理解为国家集权的计划经济,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的理论也失去了现代性,成为只知讲专政的马列教条。康有为为了救治人心、抵御外教,早就有立孔教的思想。时易势移,江山坐稳了,对毛泽东来说,又一直有现实政治斗争和扩展权力的需要,他于是很快就不大讲民主而大讲专政了。孔子有天生德于予之自信。
骂我们是秦始皇,是独裁,我们一贯承认,可惜的是,你们说得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但坚持中体之三纲,西学之用就不可能突显出来。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4],也得到一批决心彻底推翻旧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度认同。《儒教与民族国家》第118页,华夏出版社2007年。
所以他认为对孔夫子最好是暂时沉默,既不大搞批判,也不大搞赞扬。在现代,人们提出了一种把传统当作社会进步累赘的学说,这是一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错误。
谭嗣同痛斥三纲五伦对民众之荼毒,大声疾呼冲决网罗。这也无疑有益于人们摆脱功利的考量和利害的计较,将家庭的亲情与公共领域的理性统一起来,去看待和处理更普遍的社会关系,使人类社会共同体逐渐发展成为俱乐部和大家庭的统一。然而,人人可为非人人乐为,人人能为。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也好,列宁也好,都不能替代孔子、老子,替代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
但是,更为深入的考察表明,儒家文化传统的作用仍然不能低估。[17] 刘小枫曾谓:依循心学的成圣精神,辅之以公羊学家的圣人改制精神,就构成了宗教化的、追求现世完美性的革命精神及其制度创新的政治文化风格。
接着戊戌变法,政治上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思想文化上还是打孔子的旗子。而社会科学所发现的毕竟是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原因、外在的强制性方面和可以量化的力量,所重视于人的毕竟是普遍性而非特殊性、同质性而非异质性,这就难免忽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超越性和差异性,甚至将人性归结为物欲,从而也就容易忽视传统的人文维度及其意义。
甲午海战失败,原则上宣告了中体西用的破产。人是属人的存在者,是有情感和精神追求的生命,但人性的弱点和阴暗的方面一旦被诱导、煽动起来,也会导致人性的异化,人们之间的相互迫害和糟践。
现在则是要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背书。中国学者张东荪认为希腊理性传统在西方历史中发挥的是推的作用,基督教传统起到是挽的作用。‘吾自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三盈三虚‘三月而诛少正卯,很有些恶霸作风,法西斯气味。而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整个共同体的成员由此相互同情、相互帮助,才能使心灵得到滋润,情感变得醇厚,道德人格也逐渐挺立起来。
[25] 陈来:《传统与现代》,第28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如果父亲把儿子打的一塌糊涂,儿子怎么样能够孝呢?这是孔夫子的辩证法。
过去为了这件事,我还和我的父亲吵了一架,他说我不孝,我说他不慈,我说应该父慈第一,子孝第二,这是双方面的。不言而喻,试图凭借孔孟老庄或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或其他思想,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也是行不通的。
……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林彪事件之后,他知道了林彪床头挂着克己复礼的条幅,就说:尊孔反法,国民党是如此,林彪也是如此。